編者按:取眾人所長才能長于眾人。近年來,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涌現出了一大批心里有愛、眼里有光、手上有技術、腳下有力量的優秀醫務工作者,他們或許是平凡崗位上的“小人物”,但他們卻抱著對醫學的執著以及對患者的仁心,一路披荊斬棘帶給了無數患者生的希望,也讓醫學更有溫度。本期【了不起的“小人物”】將目光聚集到心病科主治醫生劉偉。
晚上11點,當大多數人已經進入夢鄉時,江津區中醫院心病科的醫生辦公室里依舊燈火通明。和往常一樣,劉偉和幾個同事正埋頭苦干,而這樣加班至深夜只是劉偉在心病科工作八年來繁忙工作的冰山一角。
“在心病科,有句話叫:‘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說的就是搶救時機對于發生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性,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醫生要做到隨叫隨到,第一時間投入搶救,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預后情況。所以這八年來,基本上每天我們都是在爭分奪秒中度過的!”說起在心病科的工作,這是劉偉的心里話。
工作忙沒多少休息時間、工作壓力大手機24小時暢通、介入手術能救命但作為“鉛衣人”卻要承擔輻射……說起心病科醫生的工作,“槽點”不少,就連劉偉的微信昵稱都是“起床困難戶”,但劉偉卻從未后悔過這份選擇:“這份工作總要有人做,能用自己的‘心驚膽戰’換患者的‘心平氣和’,值了!”
手機24小時開機 每天在“爭分奪秒”中度過
查房、寫病歷、做手術、討論疑難病例、教學……2014年作為江津區高層次人才進入江津區中醫院心病科后,八年來,劉偉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病房、手術室和辦公室三點一線穿梭。“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急,有時候可能晚上幾分鐘就是一條生命。所以耽誤不得,我們手機更得24小時開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說起自己的工作,劉偉解釋道。
回看這八年來的工作,半夜、凌晨、大年三十搶救患者對劉偉來說都是家常便飯,但是無數次直面生死的經歷并沒有讓劉偉變得冷漠,反而讓他更加敬畏生命,也立志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提高醫術,更好地為患者解除病痛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剛工作不久,那一天值班,一大早就送來了兩位病人,一位是30多歲的年輕人,一個是80多歲的老人。先是那位老人突然出現了心肌梗死,當時我們幾個醫生第一時間進行了搶救,僅心肺復蘇就開展了快一個小時,但可惜的是,因為患者年齡太大了加上身體狀況不佳,老人還是沒搶救過來。這邊還沒忙完,病房里的那位年輕人突然也出現了心臟驟停。幸運的是,在劉馴主任的帶領下,我們經過2個多小時的心肺復蘇及藥物搶救治療后,這個年輕人終于搶救過來了,特別欣慰的是,經過后續治療后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等搶救結束回到辦公室后,我才發現衣服都濕透了。那我第一次這么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感受到我們醫生身上沉甸甸的責任。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想是不是我們做得更好一些,患者就多一分希望?所以后面工作辛苦時只要想到這些,瞬間就重燃斗志了!”
憑著這份從醫的堅定以及對生命的敬畏,一路來,劉偉進步飛速,不僅擅長各種心血管疾病以及疑難危重癥的搶救,更是掌握了不少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等新技術。如今劉偉更是憑借平均每月要接管七八十名患者成了同事眼中的“勞模”,也用高超的醫術和耐心的態度打動了無數患者及家屬,成了大家眼中的“救命人”!
時刻與“死神”賽跑 患者點贊“乖乖,又能多活兩年了!”
“劉醫生,真是多虧了您們,您可是救了我兩次!”在心病科病房,看到前來查房的劉偉,65歲的賴華(化名)打開了話匣子。
原來,2015年,賴華在江津區中醫院心病科住院期間,就因惡性心律失常出現心臟停跳,情況危急。當時劉偉作為住院醫師參與了全程搶救,最終在劉偉及科室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賴華得以死里逃生,順利出院。不久前,賴華再次因胸腹痛來到這里就診,雖然距離上次入院已經七年之久,但他還是在見到劉偉的第一眼就認出了這位救命恩人!
這次賴華的病情依然十分棘手。原來,這次賴華是因為胸痛難耐被家人緊急送往了江津區中醫院,心電圖提示下壁ST段抬高,被診斷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需要盡快行血運重建,開通閉塞血管!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屬于一種極為重的心血管疾病,隨時都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惡性的心律失常,造成患者出現猝死的情況,臨床上病死率很高,所以一旦發現需盡早進行急診手術介入治療,而且越早開展手術,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后遺癥的發生,患者的預后也會越好!”說起賴華的病情,劉偉解釋道。
因為患者基礎心臟功能差,既往有心臟停跳病史,所以手術開展過程中也驚險萬分。術中,導絲剛過血管閉塞病變時,患者就出現了惡性心律失常、阿斯綜合征的危急情況,所幸在科室主任劉馴,主治醫師劉偉等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手術有驚無險,2個多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患者也得以轉危為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得知手術順利完成時,患者特別開心地跟我們說‘乖乖,我又可以再多活兩年了?’當時我就覺得做醫生再辛苦也值了!”說起這場手術的順利開展,劉偉滿臉笑容。
多年來,劉偉在工作中與“死神”賽跑的案例不勝枚舉,把時間都給了工作、給了患者,自然會虧欠家人:“真的特別感謝家人義無反顧的支持,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默默支持,我才能更加義無反顧地走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