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醫院的及時救治,我現在還不知道會發展成什么情況。”在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得到腦梗塞溶栓治療的廖女士說。而這樣及時、成功的救治,對于醫院來說已不是首例。
江津區中醫院腦病科一病區作為在建重慶市中醫藥重點學科、國家防治卒中中心單位,建有完善的卒中綠色通道及快速救治體系,大大縮短了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搶救時間。同時,腦病診療采用中西醫結合具有明顯優勢,不僅提高了療效,還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了致死率及致殘率。
目前,醫院可以開展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血管內取栓、血管內支架植入、腦出血開顱及微創治療。
及時溶栓 成功救治患者
近日,69歲的廖女士突然右側肢體失靈,家人趕緊撥打120到江津區中醫院就醫,醫院通過綠色通道首先為其做頭部CT檢查排除腦出血,然后根據患者右側肢體活動不利的癥狀,初步診斷為急性腦梗死。腦病科一病區溶栓團隊排除溶栓禁忌,第一時間為其進行溶栓治療。從患者發病入院到使用溶栓藥治療僅用了15分鐘。
由于治療及時,患者積極配合西醫溶栓、抗血小板、調脂治療,開通了阻塞的血管后,右側肢體立即有所恢復了。溶栓后,又根據患者身體的實際情況,結合患者體型偏胖、血脂偏高的特點,腦病科團隊采用中醫辯證施治,確定為中經絡—風痰淤血阻絡證,制定了化痰通絡的方案?;颊咧委?天后,病情完全康復并出院。”腦病科一病區主任谷達軍強調說“腦卒中發生后,血管開通時間越早,溶栓治療效果越好,致死率、致殘率就會大幅下降,因此,家人一旦發現異常,應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
據悉,江津區中醫院腦病科一病區在中西醫結合診治性腦梗死、眩暈、頭痛、顫證、不寐、腦梗死后遺癥、腦血管狹窄及頸動脈斑塊形成、帕金森病、老年性癡呆、酒精性腦病等疾病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近年來,科室還開展針灸、拔火罐、穴位貼敷、中藥熏洗等等中醫特色療法。通過現代西醫診療結合中藥內服外用標本兼治,形成了完整的腦病診療體系。”谷達軍介紹到。
業精于勤 腦病團隊不斷探索發展
74歲的章爺爺,長期頭暈頭痛3年多,經過各種檢查和藥物治療均無緩解,嚴重影響了生活。后經人介紹來到區中醫院腦病科一病區,經過無創腦血管照影,顯示頸內動脈重度狹窄,狹窄率超過80%。腦病科一病區的醫生們對章爺爺的病情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術前評估,最后決定在DSA下,給與頸內動脈支架植入,術后頭暈頭痛癥狀立即得到緩解,5天后便恢復出院。
“想當初科室規模小、設備舊、人員少。如今也能讓患者們在家門口做上介入手術。”谷達軍感慨到“我們每年會選派1名醫生到上級醫院進行腦病??七M修。多年來,醫生們回來后在院內開展了腦電生理、肌電圖、腦電圖、動態腦電圖等多項檢查項目。特別是2019年主治醫師鄭華松到陸軍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神經內科進修神經介入技術,回院后順利開展多例神經介入手術,為患者帶來更多診治選擇。”
韓愈曾說過“業精于勤,荒于嬉。”為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腦病科一病區醫生團隊不斷提升的業務水平,不斷探索前行。
服務 科研 兩手抓
谷達軍回憶,科室剛成立時,醫務人員少任務重。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他從提升對患者的服務入手。他要求全體醫務人員每天早上到病房查房時,都要問三句話:治療后感覺病情好些了嗎?醫生、護士或是清潔工您都滿意嗎?請對我們提出寶貴的建議。而他自己每次查房時都會給患者發一張名片,告知患者如果在就診過程中有困惑,或是對醫生、護士,甚至是清潔工存在異議,都可以隨時跟他溝通。
服務質量提高了,又開始抓科研項目,除每周進行業務學習,科室醫生輪流講課外,還開展了多項科研項目、發表醫學論文40余篇,每年帶教規培及實習醫師100余人。
現在的腦病科一病區,醫務人員們均能通過看診與科研相結合的方式,使個人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升,也逐漸掌握治療腦部疾病的精髓所在,整個腦病科有一股團結協作的凝聚感。
“經過幾年發展,科室現今吸引到了許多患者的關注,特別是在渝貴川地區有一定影響力。”谷達軍說,希望可以進一步精進技術,提高醫療水平,為更多的腦病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