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們,今天可以按時下班!這段時間大家辛苦了!”這是急診科護士長胡利霞這240個小時以來,最想對大家說的一句話。
在江津區第二次重點區域人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之際,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全院職工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自11日高新區確診新冠病例,今天是第十天。這240小時,江津區中醫院,很忙。
迅速集結 62名醫務人員深夜馳援高新區
3月11日,重慶市高新區突發疫情,江津區中醫院聞令而動,在短短30分鐘便組建了一支62人的醫療隊伍,深夜馳援高新區。
一到重慶師范大學核酸采集點,大家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我們的人,先上10組,其余的原地休息,等待替換”組長程玉柱說著。
深夜,檢測的隊伍逐漸長了起來。維持秩序、登記信息、采集核酸……“大家打開個人渝康碼”“保持1米間距”“采樣后不要隨地吐口水”醫務人員一遍遍地耐心提醒前來采集核酸的人們……為了盡快完成采集任務,減少大家的等待時間,醫務人員上崗中途不休息、不喝水。一組累了二組上,二組累了三組來,就這樣一直忙到早上6點,完成了核酸采集任務。
江津區中醫院這支隊伍,有支援雙福疫情的經驗,應上級安排,3月12日晚,挺進“核心區”,接手了城市管理學院的核酸采集任務。在隨后的3天時間里,醫院62名醫護人員兵分三路,圓滿完成了學校1.5棟樓重點人員和學校其余師生的2次核酸采集工作。
逆行而上 用行動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3月16日,江津區確診1例新冠病例,區中心醫院因防控要求按下了“暫停鍵”。區中醫院吹響了沖鋒號,全體職工逆行而上,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守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暢通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
有一群特殊的患者,他們需要規律的透析,才能維持生命。在區中心醫院停診后,血液透析患者激增,醫院第一時間增配護理人員, 24小時5個血液透析班次滿負荷運轉,為增加的102名血透患者暢通生命通道。
“剛剛聽到中心醫院停診的消息我非常焦慮,這可怎么辦?最后中醫院接診了我,這心里的石頭總算落地了”一周需要三次血透的陳老伯說到,“區中醫院讓我非常感動,我們突然來這么多人,他們是通宵達旦的干輪班干??蔁o論多忙多累,醫務人員都非常專業又耐心!”
統籌做好病區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
因支援高新區、區內隔離點以及重點區域人員核酸采集工作,抽調了大量醫護人員,加之中心醫院因疫情暫停門急診服務,院內疫情防控壓力大、醫療任務繁重。病區每日嚴格查驗患者及家屬等區域內人員的“兩碼”,嚴格體溫監測,落實消毒隔離、過度病房管理和陪伴管理等防控措施,耐心細致的做好患者及家屬的解釋溝通工作,同時,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240個小時,江津區中醫院全院干部職工主動放棄休假,用實際行動捍衛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詮釋“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240小時,醫院收治發熱病人334人次,急診病人597人次,診治封控區及管控區病人18人次;接管江津隔離點168人,并完成相關疫情防控工作。
圓滿完成院內外核酸采集任務
為滿足廣大群眾核酸檢測“愿檢盡檢”需求,醫院開通24小時核酸采集檢測服務,在醫護人員緊缺的情況下,緊急抽調15名護士、8名收費人員、20名行政后勤人員參與核酸采集工作。“看著凌晨還在排隊核酸檢測的群眾,我們再苦再累,也必須把采集工作干好!”院感科科長趙宗書說到。
根據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工作部署,由江津區中醫院牽頭,與8家醫聯體單位負責幾江街道重點區域人員核酸檢測工作,醫院緊急抽調人員,除了做好牽頭單位的統籌協調工作外,圓滿完成江津中學和南門社區的核酸采集工作。
據悉,從16至20日,醫院共采集核酸約154105人次。院內核酸采集117127人次,院外核酸采集36978人次。
最佳配角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采樣現場,除了收費人員、信息錄入人員、采集人員,還有大家容易忽視的三種顏色——白藍紅。
白,檢驗人身上防護服的白。
對于群眾,排完長隊、待醫務人員取完咽拭子,就可以離開現場,但對于檢驗人來說才是工作的開始。
本次疫情以來,區中醫院檢驗科承擔起各院區采集點及醫聯體單位采集點核酸檢測任務,核酸采樣標本一批一批送到科室。在密閉實驗室里檢驗人默默無聞、夜以繼日,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地“奔跑”,只為讓群眾能盡快看到報告,盡快放心。在重點區域人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后,幕后的檢驗人終于可以松口氣。
紅,是志愿者身上馬甲的紅。
16日江津突發疫情,醫院急速招募志愿者隊伍,他們有的來自院內的實習生、有的來自院外的熱心青年,在戰“疫”期間,他們積極參與預檢分診和核酸采集點導診工作。
群眾健康碼變黃了怎么辦?找紅背心。志愿者們一次又一次地把黃碼群眾帶領到預檢分診、走特殊通道、接受特殊處置。有人不知道采樣流程怎么辦?找紅背心。志愿者們利用展板、宣傳頁圖文并茂地講解流程。老年人行動不便怎么辦?找紅背心。志愿者們把老人帶到采樣點原地等候,自己把老人的證件帶到登記處代辦流程。
藍,是后勤人員工作服的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臨時增設的多個核酸采集點的準備工作,需要后勤人員提前準備:搬運板凳桌椅,布置現場;接電線,解決照明;安裝遮陽棚,避免日曬雨淋;清掃戰場,為第二天的工作準備等等,大量的保障工作,是對后勤人的考驗。
消殺工作是疫情防控極為重要的一環,水箱背在背上,噴霧頭拿在手上,45度斜角噴灑??此旗`活簡單,殊不知水箱滿載重量在40多斤重,而噴霧頭和水箱本身也接近10斤重,背負近50斤的重量,而消殺隊卻要全程步行對全院公共區域進行消殺。
“從前兩天的30多度到現在10多度,隊員們身上的衣服總是被汗水泡濕,護目鏡內產生的水汽蟄得眼睛又紅又癢。一趟消殺任務,至少需要3個小時。”總務科科長譚剛說,“我們不是醫務人員,無法解決患者身體上的不適,但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為患者健康和安全出一份力。”
抗擊疫情,永遠不是一個人的“戰斗”,江津中醫人,始終記得自己的責任和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哪里有需要,就自動“補位”哪里,無論是支援武漢、雙福、高新區,還是院內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江津中醫人都能全力以赴,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力以赴,曾是、正是、更將是江津中醫人的常態。